个人简介:
施生旭,管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公共治理创新”硕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等。兼任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咨询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国家青年人才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大众评审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福建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公共行政评论》等核心期刊审稿人等。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分别第2、4参与)、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成果二等奖(第4参与)等10多个奖项。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等。
近年来,主要从事基层治理与公共政策、应急治理、技术治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共青团中央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与后期重点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10多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行政管理》《行政论坛》《城市发展研究》《生态学报》《电子政务》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科技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20多篇,其中SSCI、SCI、CSSCI、CSCD等检索30多篇,专著2部。20多份研究报告成果获得《党建参阅》(人民日报社内刊)、《福建信息》《领导参阅》(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内刊)、《调研文稿》(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内刊)、《成果要报》(福建省社科联内刊)、福建省政协等单位采纳采用等。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持省级教改课题8项、校级6项,担任《创新思维与战略管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指导学生获得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福建省创业大赛银奖、铜奖等、福建省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项等。撰写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入库2篇,发表教改论文近10篇,连续5年撰写思政论文均获得学校思政年会二等奖或三等奖,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成果三等奖;指导研究生与本科毕业论文获得校级优秀论文10多篇等。共培养指导60多位研究生,毕业研究生考取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博士生,或在高校、国企、公务员、银行等单位就业等;毕业本科生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研究生,选调生、公务员、或在各个企事业单位就业等。
获得广大师生较好的认可,个人获得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2次)、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青年五四奖章(2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4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3次)等10多项荣誉。
招生层次:农村社会管理博士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研究生。
学校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ggxy/ssx/list.htm
【1】 2021年12月,专著成果《生态城市治理:建设评价与公众参与》获得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2023年3月,论文成果《韧性社区应急治理:逻辑分析与策略选择》获得福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 2022年12月,论文成果《党建引领基层水环境治理创新: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基于福建省大田县“河长制”的实践案例》获得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2022年度党建课题调研论文二等奖.
【4】 2022年12月,论文成果《社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获得民政部2022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二等奖(第4参与).
【5】 2022年12月,成果《韧性社区应急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得第2届福建农林大学校级贡献奖--重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6】 2021年10月,负责的“公共治理创新团队”获得第1届福建农林大学校级贡献奖--科研育人突出业绩奖二等奖.
【7】 2021年10月,专著成果《生态城市治理:建设评价与公众参与》获得第1届福建农林大学校级贡献奖--重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8】 2023年3月,论文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2023年福建社科界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
【9】 2022年6月,论文成果《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内涵、逻辑和路径实现》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2022年福建社科界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
【10】 2021年6月,论文成果《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治理效能的逻辑与路径》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社科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
【11】 2021年6月,论文成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社科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
【12】 2020年1月,理论论文《加强生态城镇治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获得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入会优秀论文(报告)(全省8篇,我校唯一).
【13】 2022年1月,指导研究生撰写的案例《乡村情感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基于大田县新乡贤作用的案例考察》获得省级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
【14】 2021年1月,指导研究生撰写的案例《化“钢”为“柔”,筑巢引凤——“钢城”M市工业旧址蝶变文创新地标的过程分析》获得省级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
【15】 2021年12月,论文成果《公民心理认知、参与意愿与城市社区环境治理——基于福建省1573份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6】 2021年12月,论文成果《突破“政策之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一个多源流解释框架》获得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1作者为指导的研究生)
【17】 2021年12月,论文成果《从自治到合作治理:城市社区环境治理的实现逻辑与路向——基于M社区的实践》获得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1作者为指导的研究生)
【18】2022年12月,论文成果《互联网使用是否促进了居民参与社区选举?——基于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获得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1作者为指导的研究生)
【19】 2019年11月,论文成果《中国扶贫的变迁:从传统扶贫到“互联网+”精准扶贫》获得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1作者为指导的研究生)
【20】 2016年11月,论文成果《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Rational Class Affecting Factor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Model(基于TPB模型的大学生理性逃课影响因素研究)》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成果三等奖.
【21】 2015年11月,指导学生团队的作品《大学生理性逃课的“是”与“非”——基于福建省三所高水平大学的调查研究》获得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22】 2016年9月,指导学生团队的作品《幸福益家老年服务有限公司》获得福建省大学生公益创业赛银奖.
【23】 2022.10,成果《五育并举、双融双导、成果导向: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2参与).
【24】 2017.9,成果《服务基层,聚焦“三农”——地方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4参与).
【25】 2024.11,成果《面向中国之治的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6】 2024.11,成果《厚基础 重融合 强能力: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本科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7】 2017.9,成果《基于基层治理能力拓展的MPA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2参与).
【28】 2016.9,成果《农林院校多功能立体化文科综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3参与).
【29】 2016.9,成果《“四位一体”的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5参与).
【30】 2022年3月,指导周燕华研究生论文《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州、厦门调查数据为例》获得福建农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31】 2024年5月,指导陈浩研究生论文《社交型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行为影响研究——基于福州市800 份调查数据》获得福建农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