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张志兴
研究员
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
行政职务:
生态学系主任
技术职称:
研究员
最后学位:
博士学位
电    话:
13950397035
电子邮箱:
zhangzhixingfz@163.com
办公地点:
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    编:

您是第205 位访问者

  • 张志兴,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青年学术新秀、福建农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兼任菌草与生态学院生态学系主任,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作物生态及分子生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3年获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201711月至201811月国家公派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从事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技计划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he Plant Journal、Rice、Journal of Proteomics、BMC Plant Biology、Plant Science等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 11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排名第三),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排名第八) ,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国家二等奖二项,福建省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


  • (1) 2009-9至2013-6,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
    (2) 2006-9至2009-6,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3) 2002-9至2006-6,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 (1) 2023-6至现在, 福建农林大学, 菌草与生态学院生态学系, 研究员,系主任

    (2) 2017-11至2018-11,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植物科学系,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3) 2016-9至2023-5, 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副研究员

    (4) 2013-8至2016-8, 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助理研究员
    (5 )2010-8至2013-7, 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研究实习员

  • 荣誉:

    2022年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

    2018年度福建农林大学“青年五四青年奖章”

    2014年度入选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学术新秀”

    教学奖励:

    2017年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5年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4年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八)

    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园丁奖

    科研奖励:

    1201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再生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排名第二)

    2、201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高产优质安全栽培的分子机理与关键技术》,(排名第三

    3、2020年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二等奖,《水稻籽粒充实度调控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开发》,(排名第二)

    4、2019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太子参连作介导土壤环境灾变机理与消减关键技术》,(排名第四)


  • 研究领域

    从事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围绕着水稻及再生稻高产高效形成的分子生态学机制及其技术集成创新开展工作,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强弱势粒异步灌浆的分子生态学机制,运用化学遗传学策略探索建立小分子物质精准调控水稻生长的分子生态学栽培技术。

    开授课程

    《农业生态学》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稻灌浆期14-3-3蛋白(GF14f)磷酸化的时空变化介导强弱势粒灌浆差异形成的机制研究 (31871542) 2019-2022

    2、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西南部红黄壤地区水稻绿色规模化丰产增效技术熟化研究与集成(2018YFD0301105-01)2018-2020 

    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水稻14-3-3蛋白(GF14f)介导弱势粒发育停滞及其灌浆机制研究(31401306), 2015-2017 

    4、福建农林大学校杰青项目:水稻14-3-3白介导强弱势籽粒灌浆差异的作用网络分析(xjq201411), 2014-2016 30万)


    论文著作

    主要著作:

    1、  Min XM, Xu HL, Huang FL, Wei YD, Lin WX,Zhang ZX(*).GC-MS-based metabolite profling of key diferential metabolites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spikelets of rice during the grain flling stage. BMC Plant Biology, 2021,21:439

    2、  Zhang ZX, Zhao H, Huang FL, Long J, Song G, Lin WX(*). The 14-3-3 protein GF14f negatively affects grain filling of inferior spikelet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The Plant Journal, 2019, 99(2),344-358.

    3、Zhang ZX, Huang FL, Shao CH, Chen HF,  Lin WX (*). Differenti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rice seedlings reveals the advantage of dry-raising nursery practice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 2018, 84(2): 359-371.

    4、  Zhang ZX, Zhang YP, Zhao H, Huang FL, Zhang ZF, Lin WX (*). The important functionality of 14-3-3 isoforms in rice roots reveal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Proteomics, 2017, 158: 20-30.

    5、  Zhang ZX, Zhang YP, Liu XQ, Li Z, Lin WX (*). The Use of Comparative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in Rice Grain-filling in Determining Response to Moderate Soil Drying Stres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17, 82 (2): 219-232.

    6、  Zhang ZX, Tang J, Du TW, Zhao H, Li Z, Li Z, Lin WX (*).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al Stagnancy of Rice Inferior Spikelets at Early Grain-Filling Stage as Revealed by Proteomic Analysi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2015,33:1844-1863

    7、  Zhang ZX, Zhao H, Tang J, Li Z, Li Z, Chen DM, Lin WX (*). A proteomic study   o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oor grain-filling of rice (Oryza sativa L.) inferior spikelets. PLOS ONE, 2014, 9(2), e89140.

    8、  Zhang ZX, Chen J, Lin SS, Li Z, Cheng RH, Li QS, Fang CX, Lin WX (*). Proteomic and phosphoproteomic determination of ABA’s effects on grain-filling of inferior spikele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 Science, 2012,185: 259–273.

    9、Li Z; Muhammad Umar Khan; Puleng Letuma; Xie YB; Zhan WS; Wang W;  JiangYH; Lin WX;  Zhang ZX(*);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s of Rice Leaves to Chilling and Subsequent Recove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2, 23:10739.

    10、张志兴,陈花,敏秀梅,许海龙,宋果,林文雄. 多肽配体R18促进水稻弱势籽粒灌浆的初步研究.作物学报. 2021,47(7):1332-1341

    11、张志兴,敏秀梅,宋果,陈花,许海龙,林文雄. 14-3-3蛋白在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互作蛋白鉴定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响应.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2), 2523-2537

    12、 张志兴,林芸青,戴沛良,李洲,李忠,林文雄.水稻旱育壮秧的根际生态学特性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12):1552-1561

    13、张志兴,李忠,李洲,林文雄.水稻生育后期根系响应氮肥调控的蛋白作用机制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11):1413-1422

    15、张志兴,李忠,陈军,李兆伟,黄锦文,陈婷,方长旬, 陈鸿飞,林文雄*.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特性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生态学报,2012,32(10):3209-3244

    16、 张志兴, 李忠,陈军,李奇松, 陈龙怀, 郑家团, 黄锦文, 林文雄*. 超级稻“Ⅱ优航1号”和“Ⅱ优航2号”源、库、流特性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2): 1-6


    科技成果

    1、 张志兴; 李鹏辉; 李忠; 陈鸿飞; 林文雄; 水稻CIPK2基因在调控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中的应用, 2019-10-25, 中国, ZL201611209856.5. (专利)

    2《一种利用GF14f蛋白靶向多肽配体调控水稻弱势籽粒灌浆的方法》专利号ZL202010458244.x 发明人张志兴陈鸿飞、林文雄

    3、张志兴; 陈鸿飞; 林瑞余; 林文雄; 水稻田镉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DB35/T 1528-2015 福建省农业厅 2015-11-27 (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