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李晶
助理研究员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助理研究员
最后学位:
博士学位
电    话:
13959197195
电子邮箱:
1353462@qq.com
办公地点: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层507室
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
邮    编:
350002

您是第1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 福建农林大学

  • 女,19857月生,湖北武汉人,博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专业(食用菌方向)。2011年起工作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现就职于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菌草高效栽培食药用菌(竹荪、樟芝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任务、福建省科技厅自然基金、教育厅青年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项目、国家林业局引智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研究项目;为本科生开设《菌草栽培食药用菌概论》;参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和顺昌菌草科技小院等平台建设。授权专利4项,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0篇,获201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8),参与编写省地方、团体标准4项,获2022年度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指导教师),获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全国总决赛银奖(指导教师),第九届福建农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指导教师)。2019年赴中国台湾中兴大学开展访学工作。


  • 2003.9-2007.6湖北民族学院,生物工程,本科学士学位

    2007.9-2010.6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研究生,硕士学位

    2013.9-2016.6福建农林大学,蔬菜学(食用菌方向),研究生,博士学位

    2019.5-2019.11,台湾中兴大学,访问学者


  • 2010.6-2011.12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技术员

    2012.1-2016.8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

    2016.9-至今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 2017年,获2014-2016年神农福建农业科技奖(排名5/14);

    2019年,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19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8/10);

    2024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成果奖(研究生组)一等奖(排名4/15)。


  • 为本科生开设课程《菌草栽培食药用菌概论》;

    常年为国际菌草技术及菌草产业培训班讲授《菌草栽培金福菇》、《菌草栽培竹荪》、《菌草技术服务乡村振兴——以顺昌县为例》等课程。

  • 研究领域

    1.菌草培养牛樟芝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开发;

    2.菌草栽培竹荪及其连作障碍消减技术研究与示范;

    3.菌草食药用菌品种选育与创制。


    开授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课程《菌草栽培食药用菌概论》《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实用技术》及课程实践;

    常年为国际菌草技术及菌草产业培训班讲授《菌草栽培金福菇》、《菌草栽培竹荪》、《菌草技术服务乡村振兴——以顺昌县为例》等课程。


    科研项目

    1.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任务;

    2. 承担福建省重大专项子任务;

    3. 承担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承担福建省教育厅青年教师专项;

    5. 参与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项目、国家林业局引智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福建省种质资源专项等研究项目;

    6. 参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和顺昌菌草科技小院等平台建设项目。


    论文著作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主要论文(按发表时间排序):

    [1李晶林冬梅, 林占熺, 曹剑虹. 一种野生食用菌的分子及形态学鉴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2,(08):110-111+115.

    [2李晶林雄杰, 童金华, 刘朋虎, 林占熺. 牛樟芝ITS序列分析及液体发酵菌丝体总三萜含量测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5, 28(06):2649-2654.

    [3李晶林雄杰, 林冬梅, 鲁国东, 林占熺. PEG-CaCl2介导牛樟芝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04):86-91.

    [4李晶林雄杰, 何静敏, 蔡璨, 林占熺. 牛樟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三萜含量测定及SeMvd基因表达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09):2206-2211.

    [5李晶李芳娜, 林雄杰, 王锦锋, 林占熺. 牛樟芝se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50-53.

    [6李晶林雄杰, 王泽辉, 刘艳玲, 林占熺. 牛樟芝鲨烯环氧酶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J].中草药,2018,49(10):2440-2446.

    [7李晶林雄杰, 吴舒婷, 曾娟鸿, 林占熺, 鲁国东. 7种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热带作物学报,2018,39(08):1596-1600.

    [8李晶陈莉, 刘朋虎, 夏舒宁, 刘艳玲, 林占熺. 牛樟芝菌丝体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EST序列分析[J].中草药,2020,51(04):1052-1059.

    [9李晶王泽辉, 陈莉, 刘艳玲, 夏舒宁, 林占熺. 牛樟芝不同发育阶段菌丝体实时荧光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筛选[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06):1160-1166.

    [10李晶冯娜, 王升陽, 林占熺. 牛樟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7(11):18-34.

    [11李晶林占熺, 林冬梅, 刘艳玲, 林桂荣, 严飞. 菌草技术在顺昌县少数民族村落的推广应用[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07):19-21.

    [12李晶夏舒宁, 张黛, 谢晶, 陆雅媚, 林占熺. 不同菌草对皿培牛樟芝菌丝体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2(08):108-115.

    [13] 李晶,林占熺,潘泉霖, 林冬梅.顺昌县菌草栽培金福菇技术总结与推广[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11):14-15+23.

    [14] 郑焕, 林冬梅, 刘峻源李晶*.基于LC-QTOF-MS代谢组学解析牛樟芝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氨基酸代谢差异[J].生物技术通报, 2023,39(05):254-266.

    [15] Li J, Lin XJ, Lin DM, Lv XC, Tong JH, Lin ZX. Improved mycelium biomass by submerged culture of Antrodia cinnamomea using plackett-burman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 Nan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and Medical Science, 2016.

    [16Li J, Lin XJ, Shao ES, Lin ZX.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mevalonate pyrophosphate decarboxylase in Antrodia cinnamomea.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 640 03001 (2016)

    [17Li J, Liu YL, Yankey M, et al. Insights from the cDNA and EST analysis of Antrodia cinnamomea. Bioinformation, 2021,17(1): 109-118.

    [18] Li J, Zhou BX, Li TT, Lin H, Lin ZX, Lu GD, Liu YL, Lin BS, Lin DM. Isolation of rhizobacteria from the Cenchrus fungigraminus rhizospher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r nitrogen-fixing performance and potential role in plant growth promotion. Plant and Soil 2023, 486: 1-17.

    [19] 温叶艳, 张引莲, 张煜隆, 林紫璇, 林冬梅, 林兴生, 李晶*. 牛樟芝种质资源分析及其Antcin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J].云南农业科技,2024,(01):4-10.

    [20Li J, Zhang L, Yu S, Luo Z, Su D, Zheng D, Zhou H, Zhu J, Lin X, Luo H, Rensing C, Lin Z, Lin D. Long-Term Benefits of Cenchrus fungigraminus Residual Roots 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Sandy Soil through Cellulose Degradation in the Ulan Buh Desert, Northwest China. Plants (Basel). 2024, 13(5):708.

    [21Li JLei YFQin ZLiu JYRensing C, Lin ZXLin DM. Efects of Seafood Mushroom Spent Substrat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mbined with PGPR as a Microbial Fertilizer on the Soil Environment and Growth Promotion of Cenchrus fungigraminu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24, 24 (1):  1261-1277.

    [22] Wen YY, Lin ZX, Lin DM, Lin BS, Chen GX, Lin ZX, Li J*Cymbopogon citratus Water Extract and Methyl Jasmonate Improv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Mycelia. Separations 2024, 11, 127.

    [23] Li J, Lei YF, Wen YY, Zhu JY, Di XY, Zeng Y, Han X, Que ZH, Mediatrice H, Rensing C, Lin ZX, Lin DM. Short-Term Effects of Cenchrus fungigraminus/Potato or Broad Bean Interplanting on Rhizosphere Soil Fertility,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Greenhouse Gas Sequestration in Southeast China. Microorganisms 2024, 12, 1665.

    [24] Lei YF, Jiang FJ, Di XY, Lin DM, Ling PP, Zhang Y, Sun YH, Lin ZX, Li J*. Cultivating Dictyophora indusiata with Cenchrus fungigraminus and seafood mushroom spent substrate enhanced soil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abilizati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2025, 38,104200. 


    科技成果

    1. 奖励

    (1)2015年12月,菌草技术及其应用获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排名4/7

    (2)2019年10月,菌草生态循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8/10)

    2. 专利

    (1)一种牛樟芝菌丝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授权专利号:ZL201410329541.9李晶、林占熺、谢长海、罗红建、林冬梅、童金华、王培丹、邵恩斯

    (2)牛樟芝富萜菌丝体培养基及应用,授权专利号:ZL201510493533.2李晶、林春梅、林雄杰、林占熺

    (3)牛樟芝管家基因序列、qRTPCR扩增引物、扩增方法和筛选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610292646.0李晶、林雄杰、张双双、林占熺、刘朋虎

    (4)一种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及三萜合成的固体培养基,已授权,专利号ZL202111366387.9,发明人:李晶、林占熺、林冬梅、张双双、林辉、刘朋虎、刘艳玲、张煜隆。

    3. 标准

    (1)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程(DB35/T 1484-2014(排名9/9

    (2)巨菌草固氮菌肥生产技术规范(DB35/T2021-2021)(排名9/19)

    (3)菌草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金福菇(T35/001-2023)(排名2/20)

    (4)巨菌草种茎生产技术规范(T35/002-2023)(排名10/25)

    (5)菌草生态治理技术规范滨海地区(T35/003-2023)(排名10/22)

    (6)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技术规范DB35T 2201-2024(排名2/22

    4. 品种

    (1)金山口蘑(闽认菌202401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