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副教授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 |
您是第10 位访问者 |
相关教师 |
|
扫码关注他 |
陈建平(1980— ),男,福建南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导,曾担任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福州市纪委监察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监察委员会首届特约监察员,现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纪检监察协会理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村廉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基层治理、廉政建设与基层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6项,校级项目2项。2021年至今在《河南社会科学》(CSSCI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电子政务》(CSSCI)、《领导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专业期刊发表成果10余篇,相关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等全文转载;出版著作《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基层效能》/“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丛书、参与一本合著《新型城镇化的多维研究》。独立完成的研究报告被省委办公厅《八闽快讯》专报件、《福建信息》,参与完成的研究报告还被《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等采纳,其中相关成果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个人信息
教育经历本科阶段:1999.9-2003.6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硕士阶段:2003.9-2006.6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博士阶段:2020.9-2024.1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荣誉及奖励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1、《从适应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党建工作创新及长效化路径——基于福建省基层党建典型探索的分析》(通讯作者,2021.3)获得2020年度全省党建课题调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三维立体“廉积率”:中国特色反腐路径的理论诠释》(1作,2021.5)获得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优秀调研论文评审一等奖,同时获得福建社科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 3、《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通讯作者,2021.10)获得中国廉政研究202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4、《“双轨吸纳”与治理协同:新乡贤参与治村的逻辑与进路——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通讯作者,2021.12)获得福建省社科界2021年学术年会“新征程与新福建治理现代化”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5、《“点题整治”:民生问题精准治理的运行逻辑及启示》(1作,2022.4)获得202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优秀调研论文评审三等奖; 6、《数治疆域的迭代与延展: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1作,2022.6)获得2022年福建社科界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 7、《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鹤壁经验”》(通讯作者,2022.10)在“我看鹤壁高质量党建的探索”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8、《双重区域协作治理助推共同富裕:基于福建经验的探讨》(1作,2023.11)获得“共同富裕与福建共享发展型政府建设”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9、《纪检监察部门驱动的民生问题治理何以精准有效——以福建省“点题整治”为例》(2024.9,作者:陈建平、周月)获得中国廉政研究202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特等奖;陈建平以《纪检监察部门驱动的民生问题治理何以精准有效——以福建省“点题整治”为例》为题在大会上做主旨报告,主要观点以《“点题整治”实现监督和服务双效提升》为题刊载于《河南日报》2024年10月13日理论版; 10、《“治理三角”:廉洁治理创新的一种范式探索——基于第1-3届中国廉洁创新奖案例的分析》(2024.9,作者:林梦钿、陈建平)获得中国廉政研究2024年学术年会实务类优秀论文一等奖。 教学活动在教学教研方面,共有3个案例收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专业学位案例库。指导的2个案例分别获得福建省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参与的教改课题《服务基层 聚焦“三农”——地方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另有参与的教改课题《“四位一体”的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和《农林院校多功能立体化文科综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分别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参与出版教材:《公共行政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在指导创新项目方面,2015年至今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5项,校级4项(含合作指导1项)。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基层治理、廉政建设等领域的研究。 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公务员制度概论》、《专业导论》等; 研究生课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 科研项目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技术驱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研究”(编号:23ZDA132)子课题; 参与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协同机制研究(编号:22XDJ024),在研; 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立体形式反腐败体系研究(编号:13JZD013),时间:2013-2019,已结题; 主持完成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0年度立项项目:从“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编号:FJ2020ZTB040),时间:2020.8-2022.6,已结题; 主持2022年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的治理变迁研究(编号:FJ2022XZB026),时间:2022.11-2024.6,拟结题; 主持完成福建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3820”战略工程:前瞻性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样本(编号:FJ2022TWX029); 主持完成福建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摆脱贫困》内蕴的治理思想谱系及其价值启示(编号:FJ2022TWX053); 主持完成福建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双循环式激活治理”:以治理机制创新重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一种路径探索(编号:FJ2023TWX004); 主持完成福建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三库+碳库”:绿色共富的治理逻辑及其价值(编号:FJ2024TWX038)。 论文著作代表性成果: 1、《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腐败的发生机理及治理路径研究》(1作)载《河南社会科学》(CSSCI)201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6年第10期转载; 2、《构建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以厦漳泉同城化为例》(独著)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第1期; 3、《并轨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公务员激励预期认知状况分析》(1作)载《行政管理改革》(CSSCI扩)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7年第11期索引,中国经济网转载; 4、《政府质量及其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维度》(2作)载《领导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第8期; 5、《公域治理现代化、廉政内生制序与党政自制——内在逻辑关联的学理分析》(独著)载《管理学刊》(CSSCI扩)201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11期索引; 6、《合作网络治理:共享单车的治理模式选择及其优化对策》(通讯作者)载《电子政务》(CSSCI扩)2018年第8期; 7、《反腐新常态下基层公职人员的均衡激励机制构建研究》(独著)载《中州学刊》(CSSCI),2018年第8期; 8、《监督下沉:市县实施巡察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1作)载《河南社会科学》(CSSCI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9年第9期; 9、《“为民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基于闽域村治典型经验的分析》(1作)载《中国行政管理》(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9年第12期; 10、《技术赋能何以变成技术负能?——“智能官僚主义”的生成及消解》(2作)载《电子政务》(CSSCI)202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21年第7期转载; 11、《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晋江市英林镇为例》(1作)载《领导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22年第2期; 12、《提效与赋能:数字孪生技术助推智慧城市现代化的双维逻辑》(独著)载《河南社会科学》(CSSCI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23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论点摘要:《数字孪生技术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13、《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基层效能》/“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丛书之一,中国工人出版社,2024.12。 科技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