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龙,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林学院水土保持系主任,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学科建设与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委会常委,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和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期从事退化立地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方面的研究。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访学。2014年12月-2018年10月在福建农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林专项基金(子课题)、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高校专项基金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类行业专项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2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60多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8项,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福建省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第八届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技奖。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1999.9-2003.7,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本科/学士
2003.9-2006.7,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硕士,导师:马祥庆教授
2010.9-2013.7,福建农林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研究生/博士,导师:马祥庆教授
2006.8-2009.10,福建农林大学,助教
2009.10-2015.9,福建农林大学,讲师
2011.9-2012.3,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访问学者
2014.12-2018.10,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
2015.9-至今 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9-2017.9,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访问学者
(1)“南方红壤区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获2018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2)“长汀红壤侵蚀区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获2015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3)“先锋植物类芦对困难立地植被修复机理及其生态应用”获2019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大型金矿渣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5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5)“南方库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技术研究”,获201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6)“高效利用土壤磷杉木基因型的筛选研究”,获201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7)个人2012年获第八届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技奖;
(8)“福建主要崩岗流失区植被的恢复及演替研究”,获2011年度福建省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9)“福建紫金山矿区废弃地植被重建与恢复技术研究”,获2010年度中国水土保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10)“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1)主讲课程《土壤侵蚀原理》被评为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2023
(12)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2023
主要承担课程
研究生课程:《水土保持原理》
本科生课程:《土壤侵蚀原理》、《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